春晚不仅惹吐槽,春晚还惹祸。
贾玲瞿颖表演的《女神与女汉子》与韩国小品对比
因为据说从外貌歧视(矮的胖的)到就业歧视(女领导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视(警察叔叔操心四十岁嫁不出去)再到整个对女性认知的歧视(二十块就领走的二手货),几个节目蹩脚的调侃引发了女权主义者揭竿而起,目测一大波波伏娃正在靠近。
有人说: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面向全国观众,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性别歧视价值观”,严重的是,从导演,到演员,乃至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更包括很多女性观众),基本都没把这当做一回事,这种无意识说明女性被冒犯根本不是禁区,女权运动路还很长。(自由撰稿人、时尚女作家/从薇薇)
自媒体号·趋势观察: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个时代的开启
32年历史的央视春晚,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 央视春晚不再具有春节场景的“唯一性”和“独占性”。
2) 央视春晚不能坐等在移动互联网新场景中出现的各类新媒体的多元化“时点”抢夺,只有深度的融合互动、社交等属性,才能赢得新受众群的支持。
3) 2015年的春晚,宣告了一个以单向、以稀缺性时点资源的占有、以艺术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春晚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多元的、以社交、参与、互动、分享、话题为核心的移动互联和社交春晚的时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时尚在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