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王贺两兄弟在自家的建房工地上玩耍。
花光所有积蓄 靠打零工谋生
2008年7月20日,车彦军一家平静的生活因两个儿子患病被打破。
随着结石宝宝接受救治,车彦军和诸多患儿家长一样,开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寻求赔偿。
2008年底,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业筹借9.02亿元款项,通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支付患病婴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对近30万名确诊患儿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同时,22家责任企业还共同出资2亿元建立医疗赔偿基金,患儿今后一旦出现相关后遗症,发生的医疗费用由该基金报销。
据受委托机构中国人寿保险2012年5月公布的信息显示,运行3年以来,基金已累计办理支付2055人次,支付金额1242万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医疗赔偿基金赔付发生,医疗赔偿基金账户还有余额1.9亿元(含利息)。
据时任定西市岷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刘阳冲回忆,当时岷县列入赔偿名单的结石患儿有58名,共拨付赔偿金19.8万元,其中一般患儿55名,每人获得赔偿2000元,重症患儿3名,每人赔偿3万元。“按照当时规定,重症患儿是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接受透析、置管、手术等有创伤性检查或治疗,其余为接受一般治疗的患儿。”刘阳冲说。
王鹏和王贺分属一般和重症患儿,本该领取32000元赔偿金的车彦军,领取赔偿的过程并不顺利。
车彦军告诉记者,当时县消协把双胞胎名单弄混了,接受手术治疗的弟弟王贺被写错成王鹏,而王鹏则被误写成重症患儿。因为无法提供相应的治疗病历,车彦军在1年后才拿到赔偿金。
2009年初,由于两个孩子往返兰州复查身体,车彦军没有再出去打工,仅有的一点积蓄也全部花光,“当时家里特别困难,就靠我每天打点零工赚三四十块钱维持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时尚在线立场。)